從日本結束負利率政策,談貨幣市場的風險與報酬

前言

在先前的文章中已經提過,金錢的借貸屬於買賣行為;既然是買賣行為,就有價格的存在。

對借錢的一方而言,付出的價格代表資金成本,也就是利息;對放款人來說,這是資本出借期間,無法自由動用的補償

時間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因為對於未來的概念,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確定性;時間週期越長,我們就越不容易準確預測。

長天期債券利率,通常會高於短天期債券利率,也是相同的原因。

這篇文章想談的是,日本結束了多年的負利率政策,個人的一些觀察和想法。

實施負利率政策的原因

目前實行負利率政策的國家,主要集中在亞洲和歐洲,出於經濟和金融市場的考慮,採取了溫和而逐步的負利率政策;包含下列幾種政策目標:

一、為振興經濟、提高通膨預期,並使實質利率更低,刺激實體經濟,因此將政策利率訂在低於零利率底限(zero-lower bound);藉此提高銀行放款民間消費投資的意願。位於亞洲的日本,正是屬於這一類型。

二、為減緩資本流入本國貨幣升值壓力,採用負利率政策將債券殖利率降至零以下,從而減少國際資本的投入誘因,引導貨幣貶值。

這是由於歐元區貨幣寬鬆政策之下,造成的資本外溢效應。大量歐元流入,導致非歐元區國家貨幣升值;屬於預防性的匯/利率政策。歐洲國家瑞士、丹麥葡萄牙則是屬於這一類。

利率對於一國匯率、經濟有著深遠的影響,也會改變國際資本的流向。

本篇針對日本,探討實施負利率的情況與成果。

負利率政策的主體

日本央行針對商業銀行存放在央行的超額準備金,收取0.1%的利息,也就是實質的負利率。

之所以對商銀收利息,目的是希望能將資本釋放到消費市場,增加流動性,達成經濟活絡、提高通膨預期的效果。然而,以結果來看,負利率政策效果不盡理想。

在一個正常的經濟體中,利息代表資金成本;借錢的人理應付利息給放款的人。

試想:如果能不付利息而取得資金,商業世界會變成什麼模樣?這件事情本身,有違常理。

若資金被借出,還得付錢給對方,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市場會出現保護機制,減少放款,流動性降低,經濟成長趨緩。

幸好,日央並沒有對一般的活存、企業放款,實施負利率政策,否則整體經濟可能會更停滯。

政策的現況

目前日本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趨近於0.1%,換句話說,借錢給政府能拿到的利息微乎其微。

在1990年初,公債的殖利率曾接近8%,但在千禧年之後,長期保持在1%至2%的範圍內。

十年期國債的殖利率接近零,日本央行持續購入政府債券,並停止購買ETF和不動產投資信託(REIT)等風險資產,採取了保守策略。

通膨率2%的政策目標已經實現,且已經維持超過一年。

當前金融環境是否能吸引國際資本流入?這是日本央行必須考慮的決策之一。

未來的方向與本文小結

經濟學中,提及影響匯率的四個主要因素:

  • 利率
  • 生產力
  • 通貨膨脹
  • 國際貿易收支

利率對國際資本流動有顯著影響。高利率通常會吸引資本流入,從而推高匯率;相對地,低利率則會導致資本流出,進而使匯率下降。

提高生產力和技術水平可以增強產品的競爭力,擴大產品的出口機會,獲得更多外匯收入,從而促進本國匯率的升值。

溫和漸進的通貨膨脹被視為經濟情況尚可的跡象;儘管對匯率的影響較不顯著,但與惡性通膨相比,只要物價保持平穩,匯率就能維持在一個相對健全的位階。

在談及國際貿易收支的領域,我們知道匯率上升對出口商不利,對進口商有利。一國的中央銀行會適當調整匯率,以達到進出口的相對平衡。這牽涉到與貿易夥伴國家之間利益的權衡,以及談判的結果。

1985年的廣場協議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現階段看來,相比於2024年第一季,日圓匯率似乎有些微走升的跡象,但後續仍須注意國內製造業與整體景氣的情況變動,財政方面的決策也是影響國際資本流向很重要的因素。

期望日本中央銀行能意識到其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並進行適當的調整和修正,以迎接下一波經濟復甦的曙光,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