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財報就像看電影的三個理由

<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作者劉順仁教授,在其著作中以巧妙的譬喻,說明財務報表如何透露公司的經營狀況、企業的生命力,以及景氣循環的過程。

書中指出,財報不僅敘述一間公司的發展歷程,也說明了產業的競爭力與特點。

這是一本非常值得投資朋友們仔細閱讀的好書,讀完本書,必然收穫良多。

但我認為,比起故事書,財報更像是一場電影。

為什麼讀財報就像看電影

一、兩者所需時間相近

看一場電影的平均時間大約是一個半小時(90分鐘),將一份上市櫃公司財報仔細讀過的時間,也差不多是90分鐘。用看電影的心情讀財報,比較不會那麼有壓迫感

二、兩者都需要「預備知識」

你還記得火影忍者在第一集結束時,片尾的下集預告嗎?先不揭曉結局,讓觀眾自行推理,並為故事埋下伏筆以及想像空間;漫畫的特別篇,總在主線劇情已經上演一段時間後,才連載出刊,也是一樣的道理。

看蠟筆小新的劇場版電影時,我們不也是先透過卡通(漫畫),認識野原新之助、正男、妮妮等角色後,才滿心期待地走進電影院嗎?也正是因為對角色與背景的了解,加深了電影的趣味性。

相信大家一定對7-Eleven不陌生,走進店裡聽見的【叮咚】聲、看見戴著可愛帽子的open小將、迎面撲鼻而來的咖啡香氣,這個畫面是否再熟悉不過了?這就是已經融入你我生活的便利超商。

然而,你曾經讀過統一超(2912)或是統一(1216)的財報嗎?在感受過每天連載的日常版本後,會不會想要進一步欣賞企業的特別篇呢?

讀財報前,需要先對公司有些基本的認識,閱讀時才能理解故事發展與走向。

這個特別篇,就是企業的財務報表、公司資訊,其中有非常精采的內容等著我們發掘;不僅完全免費,檔案就在網路上供人下載,而且每年都會上映,座無虛席。

三、兩者都會影響你的看法,然後改變市場評價

觀眾的感受與評價,改變了電影的票房。

電影結束後,觀眾肯定會對劇情發展、畫面的精細度、主角人格特質等細節,有不一樣的感受。你對這場電影的評價如何?會在個人的社群平台上發表觀影心得嗎?

或許你一直是蠟筆小新的忠實觀眾,但卻對劇場版的橋段設計感到失望,離場時忍不住對同行友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我原先所想的完全不一樣」、「感覺不對、節奏也沒有達到該有的水準」、「沒有很推薦進電影院看」。

一部電影不論是好雷或負雷,都有喜歡或討厭的原因;好評與負評,會改變潛在觀眾進電影院的意願,進而影響票房收入。

同樣的,讀完財報、對公司情況更加了解之後,你是否會向親朋好友推薦,買入這檔股票呢?

投資人的口耳相傳,以及對財報資訊的解讀,不僅是產業的話題,也成為影響股價的指標。

原本沒有進電影院的人,聽到評價不理想後就放棄看電影了;還沒讀財報的投資人,聽到眾多對財報的負面解讀時,也變得不敢投資了。

財報給人的觀感,確實會影響股價表現。

本文小結

看電影和讀財報,其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三個共通點:

  1. 需要90分鐘的時間
  2. 需要有預備知識
  3. 評價的影響深遠

用看電影的心情讀財報,慢慢體會其中的奧妙,不同的人看電影會有不同的感受;財報的解讀也是如此,從不同角度切入,自然會有不同的評價。用一個半小時,讓我們好好的理解財務報表,慢工出細活。

預備知識準備好了嗎?看電影前對角色、故事背景有基本的認識,才能更融入劇情發展;讀財報前先對產業有基礎認知,勢必能更加掌握公司的營運現況。

觀影心得/財報讀後感,隨著人們的口耳相傳、網路上的渲染效應,電影與公司股票的評價也會因此波動。

結合以上三個理由,讀財報是不是就像看電影呢?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