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版圖:前言-石油危機的歷史背景

本文為《全球新版圖:頁岩油、電動車、再生綠能,21世紀能源大國的戰略布局與衝突》閱讀心得分享的前情提要,內容包含OPEC以及三次石油危機的歷史背景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英語: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縮寫為 OPEC,又稱歐佩克

位於中東地區的OPEC創立於1960年,成員國為石油產量豐沛的國家,包含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阿聯、阿爾及利亞等。

OPEC為世界提供穩定的石油,成員國之間也會協調價格以及產量,對全球石油供給與能源市場的影響舉足輕重。

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贖罪日戰爭

1973年10月,發生於中東地區的贖罪日戰爭,由以色列對抗阿拉伯世界的眾多國家,

包含伊拉克、敘利亞、約旦、沙烏地阿拉伯。

戰爭爆發後,沙烏地阿拉伯減少石油產量,並實施石油禁運

由於美國在戰爭期間對以色列進行軍事援助,因此成為石油禁運的主要目標。

隨後伊朗、伊拉克也加入禁運的行列,目標擴展到歐洲的鄰近國家。

由於石油減產與OPEC的制裁,使美國油價暴漲,這是1973石油危機的始末。

第二次石油危機:伊朗伊斯蘭革命與兩伊戰爭

1979年發生於伊朗的伊斯蘭革命,以及隨之而來的政治紛爭,中斷了伊朗每日輸出的580萬桶石油供給,造成國價油價暴漲。

1980年,伊朗與伊拉克衝突加劇,兩伊戰爭爆發;油輪、加工廠、輸油管線與油田等設施停止運作,造成兩國的石油產出與供給中斷,對全球原油價格造成極大衝擊。

這兩起事件,使第二次的石油危機浮上檯面。

第三次石油危機:波斯灣戰爭

1990年,波斯灣戰爭爆發。

由於伊拉克出兵科威特,對此,美、英、法與沙烏地阿拉伯組成聯軍,對伊拉克展開軍事行動。

戰爭期間,由於沙烏地阿拉伯石油供給減少,加上伊拉克受國際制裁中斷石油產出,國際油價暴漲

波斯灣戰爭使石油價格劇烈波動,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是第三次的石油危機。

本文小結

重要事件整理

國家事件地點
首次以色列
阿拉伯
埃及
1973
以阿戰爭
西奈半島
戈蘭高地
二次伊朗
伊拉克
1979
伊朗革命
兩伊戰爭
伊朗
兩伊邊境
三次伊拉克
科威特
沙烏地
阿拉伯
1990波斯灣戰爭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波斯灣邊境

中東地區的戰事影響原油供給,也造成了油價波動。

OPEC的決定不只牽動經濟,也為後續國際政治與地緣關係的面貌埋下了伏筆。

以上簡短說明石油危機發生的背景,感謝各位的閱讀,我們下篇文章見~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