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的本質-債務與資產的關聯

從一個廣告標語開始的旅程

「成為一個資產雄厚的人,追尋財富的人生。」

來自某國外大型金融機構,在一場對投資人公開演說時,收尾的結語。

在會計恆等式中,我們知道:

資產=負債+業主權益;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

借來的錢是負債,同時也形成了資產。

資產雄厚真的是一件好事嗎?是來自負債還是業主權益呢?

這篇文章將探討什麼是,以及債務與資產的關係。

債的本質是什麼?

把「債」這個字拆解開來,可以這樣解讀:「,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也就是說,一個人、企業、政府得為自己的行為擔負起責任。

這裡的行為,通常指的是與金錢財產交易相關的事項。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當你聽見「債」這個字時,會聯想到什麼詞呢?

我自己想到的是「欠債」、「還債」、「負債」。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債的本質是什麼?

債務與債權

常見到新聞媒體報導中,提及某某公司由於財務狀況不佳,與銀行團協議進行債務整合,故事裡一定有兩個利害關係人:一個是債務人,一個是債權人

債務人是向另一方借錢的人,背負債務清償的責任;債權人則是放款的另一方,具有債務追回的權利(力)。

債務人與債權人雙方,會約定還款期間、利率等條件,債務人依照約定,於期滿後歸還本金並給付利息。

注意到了嗎?債務人不只要歸還本金,同時也必須支付利息,這就是取得資金的成本。也可以說是資金的價格

對債權人來說,利息是在這段借出本金的期間,無法使用金錢的補償與報酬

債務的種類

我們身邊的債務有哪些?債務又是如何形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合法且安全的債務,通常是建立在與商業銀行之間的往來。

如前所言,債務是一種契約,雙方在貸款的合約中寫下關於借、還款的細節,並依約執行;若有一方不遵守約定,那麼就稱為債務違約。

常見的銀行放款業務:

  1. 就學貸款
  2. 信用貸款
  3. 車用貸款
  4. 房屋貸款

就學貸款,相對於其他型態的貸款來說,是最單純且負擔較輕的債務;學貸的利率是郵局一年期定期儲蓄存款利率+年利率0.15%浮動計算。

信用貸款是以個人的信用狀況、還款能力作為依據承作之貸款;除此之外,消費時以信用卡支付,未繳清的信用卡款,也屬於信用貸款的範疇,也稱為卡債,會產生循環利息的費用。

車貸與房屋貸款,是以車、房屋等實體物品作為抵押的貸款,貸款額度與利息會因抵押品的價值而異。

不論是哪一種貸款,共通點是:都必須支付利息。

借來的錢是負債,同時也形成了資產。

在上述的貸款類型中,債務人是向銀行借錢的人,債權人則是銀行。

除了當借錢的人以外,其實我們也能扮演不同的角色。

政府也需要貸款-政府公債

一般人向銀行借錢取得資金,稱為貸款;那如果中央政府需要籌資時,應該怎麼做呢?

此時政府會發行債券,向普羅大眾募資。

人民透過購買債券,成為政府的債權人;政府會依發行公債時所明定的票面利率,於到期日給付利息。

不論是哪一種債,都是要還的

向銀行借款的人也好,向人民借款的政府也好,在約定的到期日,都必須將本息還清,否則就成了債務違約。

不曉得大家會不會好奇,違約的結果是什麼?

債務違約之於個人,是信用破產,代表失去了在商業領域、經濟層面的能力與名譽,連帶影響到與銀行之間的往來關係,可能得用更高的資金成本,才能獲得失去信用之前的貸款額度;解決之道,是與債權銀行進行債務整合,並尋求相關機構的協助,處理無法償還的債務。

那對於主權獨立的國家來說,違約又會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國家發行債務,是以未來的稅收作為償還本息的基礎。

若一個國家無法償還積欠的債務,表示財政已經出現問題,入不敷出。

在什麼情況下會無法支付債券的利息?以下是可能的幾個原因:

  1. 政府治理出現問題
  2. 政府收不到足夠的稅
  3. 國內經濟體無法賺取足夠的利潤

政府治理包含官員是否清廉、行政體系是否正常運作法定貨幣的流通程度與可信度等等,比較偏向政治層面的範疇;在此想討論的部分,是關於「經濟體是否能撐起一個國家的稅務收入,並使其收支平衡」。

在前述提到的信用破產,代表「失去了在商業領域、經濟層面的能力與名譽」這一點,不論是國家或個人來說,本質上是相同的。

政府發行的債券,如果只單純賣給國內的人民,屬於內債;若是開放給全世界的投資人購買,則屬於外債。

對內債的債權人而言,雖然政府還有積欠的債務尚未履行,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只好忍氣吞聲;但那些來自國外的債權人就沒這麼好欺負了。

一旦發生債務違約,債權國與債務國進行協商時,往往對債務國進行嚴厲的懲罰與措施,影響該國在國際間的商業信用,也間接對經濟造成傷害;不僅在關稅條件、匯率、貿易額度等,重要經濟行為的節點上影響重大,也會對來自外國的投資造成衝擊,連帶影響民生經濟與市場運作。

關於債務違約的描述,我想簡單談到此就好。

債務一定都是不好的嗎?

其實,債務對財務來說不見得都是負面的;有好債也有壞債

簡單的區分方式:能帶來收益的負債就是好債;可能產生不良影響的就是壞債。

舉例來說,企業需要資金才能運作,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勢必得和銀行借錢或與股東募集資金,才有機會在商場上嶄露頭角;透過銀行融資建立工廠、製作產品,在市場上獲利,這樣的負債就是良性的。

除此之外,政府透過舉債,解決眼前國內的經濟問題,使產業得以復甦,這也是好的負債。

反之,若負債讓公司(或個人)在財務上不僅沒有收益,甚至持續消耗資源,例如過多的消費、借錢度日、甚至動用信用卡循環額度,這樣的負債就比較需要注意了。

本文小結

說了這麼多,債務的原型其實是把付款的時間延後,先享受當下,費用以後再說。

近年來盛行的BNPL消費模式(Buy Now Pay Later),本質上與過去銀行的分期付款類似,只是銀行改變了計費方式以及和商店之間的營利規則。

多樣的金融消費模式,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在使用之前,還是必須衡量自身的負擔能力,這對消費者或企業來說至關重要,避免債務產生過度的負擔,以策安全。

所謂理財先理債,無論是房貸、信貸還是車貸,若能檢視個人資產結構中,負債的比例以及對整體效益的影響,勢必對財務有幫助。

希望投資朋友們都能擁有輕鬆無負擔的財務人生。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