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的意義:除了歷史績效,還有更重要的事
這篇文章是個人觀點的分享,投資朋友們不妨參考看看。
選擇個股時,常常會看見對於過去歷史績效的討論;包含股息發放、歷史本益比、股東權益報酬率等數據,並依此作為選擇的依據。
然而,過去的績效真的能代表未來嗎?
儘管帝國的昔日榮光依舊輝煌,面對未來,仍舊有諸多考驗在等待著。
比起過去績效,還有更重要的細節;像是產業政策、環境、經濟、技術、競爭態勢與消費者等因素,
這些都是評估公司是否仍具投資價值的依據。
在此讓我們回顧,過去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與態勢。
網家PChome(8044)的輝煌過去
談到電商,大家肯定對PChome不陌生,方正的可愛紙箱人偶,標榜24小時到貨的快速物流,
這間1996年創立的公司,直到2015年都還位居電商龍頭地位。
2010~2016年,Eps表現出色,並在2015年達到每股537元的高位。
然而,站在目前的位置回顧過去,會發現公司營運似乎出現了困境。
競爭者出現了
在過去,電商領域的王者無非就是網家(PChome)與富邦媒(momo),然而隨著時間的經過,競爭態勢出現了不一樣的版圖。
首先是來自國內的競爭者,2012年5月,創業家兄弟集團創立,旗下的生活市集與松果購物平台,為產業帶來了新氣象。
以及來自新加坡冬海集團旗下的蝦皮購物,於2015年成立,於同年10月底進軍台灣市場。
蝦皮購物的進入,無疑讓台灣電商產業掀起了一陣旋風;短時間內吸收眾多使用者,對網家造成衝擊。
商業模式的革新:使用者的習慣改變了
在蝦皮尚未進入電商領域前,網家的客戶大多扮演消費者的角色,以B2C(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為主流;如果只有1~2間電商平台,因為選擇性少,對客戶來說似乎沒有太多考慮的空間。
然而隨著行動裝置的普及,以及新的商業模式:「人人都能成為賣家」出現,這樣的局面就被打破了。
蝦皮不僅吸引到消費者,也拉進了許多潛在的賣家,擴充了電商平台商品的多樣性,也提供了多種商品配送的選擇。近年來,隨著中國製造的消費性電子產品數量大增,消費者獲得低價商品的途徑也越來越容易。
伴隨而來的,則是電商平台的蓬勃發展;賣家能以低成本進貨,隨後於平台上販售以賺取利潤。
對黏著度高的使用者來說,必然存在優點和不可或缺的理由。
政策與法規、技術革新
另一方面,行動支付與配送的快速發展,造就了使用者友善的通路環境;全家便利商店推出了「包裹預約自取」服務,允許消費者透過APP預約取貨時間,並在到達店鋪時快速取貨,省去了等待的時間。不僅如此,全家也與中華郵政合作,推出「店寄i郵箱」服務,擴大了取貨點至全台超過6600個據點,提供24小時不打烊的便利性,這些都是新型態電商能異軍突起的原因之一。
提供多種選擇,為的就是要滿足使用者的潛在需求,透過這些方法,能有效地留住客戶,並提升他們對品牌的忠誠度。
本文小結
關於電商的產業競爭態勢,礙於篇幅,我想就先談到這裡;網家(PChome)未來會如何扭轉態勢,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商場上總是會有讓人驚訝的事情發生。
在此想和投資朋友分享的是,當我們在評估一個產業或是一間公司,回顧過去的歷史績效時,同時也需考量那些影響公司核心競爭力的因素,因為這是決定公司未來能否生存、發展的關鍵變數。
巴菲特曾說:「投資像是一場球賽,輸贏的關鍵是在球場上,股價只是記分板。」
選手的過去紀錄,不代表明天的比賽結果,球賽充滿不確定性,局勢瞬息萬變;新秀有機會擊敗衛冕者,球王也可能在狀態不佳的情況下爆冷門出局。
投資也是一樣,每個產業都會面臨新進者的競爭,消費者和經濟環境時刻都在變化,有些改變很明顯,有些很細微、不易察覺,卻會對整個產業帶來巨大的衝擊。
祝福各位投資朋友,都能在場上發現獲勝的關鍵,擁有財富自由的人生。
延伸補充:電子商務公司
全球有許多知名的電子商務公司,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公司:
- Amazon(亞馬遜):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主要市場包括美國、歐洲和日本。
- eBay:成立於美國,擁有全球1.85億個賣家,提供多種商品的拍賣和銷售服務。
- Walmart:除了實體店鋪外,Walmart也在電子商務領域有著重要地位,特別是在美國市場。
- Alibaba(阿里巴巴):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旗下有天貓和淘寶等平台。
- Rakuten(樂天):日本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業務遍及全球。
這些公司在全球電子商務市場中佔據了重要地位,提供多樣化的商品和服務。你對哪家公司特別感興趣呢?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