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ttention Merchants《注意力商人》閱讀筆記

關於The Attention Merchants《注意力商人》這本書

注意力也可以是一種產業嗎?是的,而且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注意力商人》這本書,可說是描述近代「流量產業」興衰的編年史,鉅細靡遺地記載各個時期的發展。

從政治宣傳、宗教傳播、大眾消費品、影劇、報章雜誌等媒介,直到近十多年開始風行的社群軟體,搭配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人們的注意力從原來的真實世界,轉移到科技所創造出的虛擬世界與數位空間。

作者吳修銘,為華裔美國人,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

注意力是珍貴的資源

注意力是什麼?注意力就是你的時間。

大家常說時間就是金錢,但很少人說注意力就是金錢

為什麼市中心黃金地段的看板、廣告位置一位難求,而且價值連城?因為能讓更多人看見,增加曝光率,就有機會吸引更多潛在客源,進而提升營收。

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已經成為一種產業,也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走在道上時,我們一定會看見的,就是商店招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招牌能否被看見是影響存亡的關鍵之一。

同質性高的商品,如果價格或品質接近,比的就是消費者先注意到誰,越醒目、越靠近入口的那間店,生意通常都最好。

實體商店是如此,網路世界也有相似之處。

你的點閱都是看不見的現金流

手機遊戲中,點一個30秒廣告,就能獲得遊戲資源和獎勵,想必你一定不陌生。

「只要點廣告就能拿資源,反正是免費的,點一下也不會花多少時間。」這是不少玩家的心聲。

表面上不需花錢,實際上卻幫遊戲開發商賺了不少廣告收益。

玩家透過點廣告拿到資源,開發商則透過投放廣告賺錢

廣告內容包羅萬象,各種產業的商品都能展示在小小的螢幕上,在平台上曝光。

除此之外,在應用程式背後的演算法,也會記錄使用者曾搜尋過的商品,並投放類似產品的廣告,促使潛在消費者下單購買。

自媒體、網路行銷產業,為提升點閱率、增加廣告收益,也竭盡所能創造能吸引讀者眼球的內容。讀者的點閱,背後都是看不見的現金流。

如果我點擊了一篇網路上有趣、好玩的內容,表面上看似免費,實際則是用注意力「購買」了一篇文章,因為點閱確實能為創作者帶來收益

在英文當中,當我們要表達對關注某事時,會用pay attention (to sth),可說是付出了寶貴的注意力,去取得我們所關注事物的價值,本質上帶有交換的含意。

注意力商品化的進程

為什麼商品行銷,和消費者的注意力密不可分?

提到行銷,就不得不提到品牌。作者指出,群眾通常是跟著環境移動,因此,品牌廣告創造出的,是一種符合環境氣氛的消費習慣

消費者有時並不清楚自己真實的需求,而品牌就是為了創造出這些需求

什麼廣告效果最好?

最好的廣告,不是說服消費者做出選擇;而是讓消費者沒有選擇。對消費者而言,如果品牌已經成為一種信仰,還有什麼能動搖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對於部分iPhone的愛好者來說,無法接受蘋果以外的廠牌,因為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了;對部分電動車駕駛而言,除了特斯拉,沒有其他的選項。

品牌不用說服消費者,因為消費者心中早已有答案了。

廣播電台與劇場表演

影像可以吸引注意力,聲音也能傳達類似的效果,更好的是兩者兼具。

你願意花多少錢聽一場音樂會或舞台劇?付費的演唱會或電影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是一種休閒娛樂。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免費的廣播頻道可以收聽。

然而,就和前面提過的短廣告一樣,表面上免費,未必是真的免費,因為在收聽廣播的同時,節目多少也會置入一些廣告,增加產品的曝光度以提高買氣。

聽眾是訊息接受者,同時也是注意力商人行銷的對象。用廣播的內容來換取使用者的注意力,再用收聽率和贊助商計算費用。

你聽過免費的podcast嗎?看過免費的電視台嗎?我們都是注意力產業裡很重要的一員,自媒體與新聞都是圍繞著觀眾的注意力而運作,這樣的趨勢目前仍然持續著。

流量為王的新經濟

居全球領導地位的美國科技公司,尖牙股(FAANG)中,Google、Facebook(現為meta)以及Netflix等公司,有很大一部分的營收來自廣告。

在2001年時,Google官方曾公開表達對廣告的反感,認為這會造成使用者體驗變差,然而多年後的現在,廣告卻成為Google最大的收入來源。

社群軟體的普及,也是源自於對注意力的渴求,也有許多人藉此獲利。在Youtube上的影片,只要有流量就能為直播主帶來源源不絕的收益,不乏看見許多人為此使出渾身解數,就為了吸引關注。

關於流量變現,推薦大家可以閱讀《底層網紅》這本書,書中清楚說明了,社群軟體在整個注意力產業裡扮演的角色,以及和使用者之間的關係是如何被塑造,值得一讀。

心得與小結

這本書並沒有評論注意力產業的好與壞,而是以中立的角度思考,我們應該如何妥善運用自身的注意力,並選擇將視野放在何處。

書中的故事真的很精彩,說明這個產業,是怎麼演變到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模樣,鉅細靡遺,內容豐富。

佛教中常說的六根清淨,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代表人的覺、覺、覺、覺、覺,還有最重要的情感、思緒

注意力商人真的很厲害,他們無所不在,運用巧思,洞察人類心理,透過設計精美的產品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力,衝擊人們的訊息接收裝置。

要六根清淨真的不容易,因為資訊太多,聲音太大了。

該如何保護我們珍貴的注意力呢?

視野就是你所關注的事情,不僅會成為你的經驗主宰,也是你的內涵所在。

善加利用工具,確實能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網路資源很多,卻也讓人眼花撩亂。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這個資訊超載的時代,我們必須要有意識地控制、選擇資訊,找回時間的主控權。

我們所關注的訊息,會潛意識地改變思考和行為模式,不可不慎。

你用注意力來了什麼?這些「商品」值得你寶貴的時間嗎?希望大家都能好好保管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輕易地就被注意力商人買走了。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