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lluminated by Howard Marks《投資最重要的事》閱讀筆記與心得

前言-關於《投資最重要的事》

《投資最重要的事》《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lluminated》這本書,作者是橡樹資本創辦人霍華馬克思,內容包含個人在資本市場中的經驗,並將寫給客戶的備忘錄,整理成一本完整的書。

書中分成多個章節,每章都涵概作者希望強調的不同細節,值得我們好好琢磨。

這是一本需要耐心閱讀的書,有不少篇幅談的是心理素質、個人的投資哲學,以及風險管理。

霍華自己也說,部分內容可能會重複提及,因為很多細節是無法單獨拆開的,必須一起講才能完整表達。

玄學還是哲學?

這不是一本工具書,也不是告訴你買什麼才能賺錢的投資指南。

Uncommon Sense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何謂不尋常的思維?


提倡指數型基金,同時也是先鋒投資(Vanguard)集團創辦人,約翰伯格(John c Bogle),在其著作《約翰伯格投資常識》《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中指出,投資整個市場,就能取得與市場一樣的報酬。

有趣的是,伯格先生也同意霍華提及「不尋常的思維」之觀點,或許內含有些不同,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與其說是玄學,不如說是一種生活的哲學,結合了自身在金融市場的體會與感受,如同回憶錄的隨筆。

在投資的領域,有許多細節是很難量化的。像是市場情緒,很抽象,既看不見也摸不著;當我們談論市場的後續走勢時,總是會有「不確定」、「」、「風險」、「感覺」等字眼出現。

描述一個很難被證明其存在本質的過程,可以說是這本書的核心。連作者自己也說,還有很多細節是自己還在思考、摸索的,這不像科學可以被證明,但它確實存在。

坦白說,看完這本書,有一種霧裡看花的感覺,但其中的思考方式,對日常生活也是有幫助的。

第二層思維

Second-Level Thinking是什麼意思?作者開宗明義地說明,必須要想的比多數人更深遠,才有機會得到更好的報酬。當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樣時,要如何比別人表現更好?

再想得多一點,或是尋找更多資訊。有沒有哪些蛛絲馬跡是其他人不知道,或者需要更深入去探究的?努力去發現一些什麼,都是培養第二層思維的方法,也會有助於減少失誤。

效率市場的意義與其極限

Market Efficiency是什麼?所謂市場效率,指的是所有的參與者接收的訊息,對於資產價格的反應程度

如果某間公司的營收大增,消息公開後股價立即上漲;或是財報出現虧損,股價應聲下跌,那麼這是一個相當有效率的市場,也就是說,股價會直接反應在市況表現的訊息上,一般稱為效率市場

效率市場假說的支持者認為,股價已經完全反映利多或利空的消息,不存在資訊不對等的狀況。

作者認為市場確實是有效率的,但還是有不完全的效率市場存在。

隨著資訊的可取得性與社群媒體的普及,財報資訊或小道消息很快就會被投資人得知,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看到股價波動。

然而,這些訊息並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真實情況。市場可能因為接收到錯誤的訊息,而做出錯誤的行動,使得股價偏離真實的內在價值。

錯誤的利多消息讓股價上升;或者,錯誤的利空消息讓股價下跌,都是市場常見的現象,也是效率市場所無法涵蓋的範圍。

價值,以及與價格的關係

價值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市場價值Market Value),二是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

市場價值,其實就是在市場上被交易的價格(Price),參與者接收到利多或利空的各種訊息後,所得到的交易價格。

內在價值,則是真實的價值,包含未來的獲利或股價成長的潛力。

作者指出,市場價值與內在價值,兩者的差距有時很小,有時差之千里。

在效率市場的章節已經提過,由於訊息無法完全反映真實情況,因此價格和價值會出現特定程度的偏離;股價被高估或低估的情形屢見不鮮。

準確評估股票的真實價值並不容易,需要投資人深入探究。

以下是巴菲特對於價值與價格的描述:「價格是你付出去的錢,價值才是你能拿到的東西。」

Price is what you pay, value is what you get.

風險三部曲

對於風險,作者用了三個章節的篇幅,循序漸進、一層一層往下解釋,可見其重要性。

具有階層性的三個層級:

1.了解風險是第一步,其次是2.辨別風險,最後則是3.控制風險

理解風險

也就是認識風險、知道風險的存在。(了解可能因此受傷)

辨別風險

當風險出現(或者以不同形態)時才能遠離。(意識、偵測到可能有危險)-雷達

控制風險

在經過了解、辨別這兩個時期以後,才到了能夠控制風險的階段。(擁有對風險的主導權)

情境故事範本

村民想前往深山裡找尋傳說中的寶藏,出發前,村長語重心長地傳達注意事項:

一、山上有會吃人的老虎。(知道山上有老虎存在的這件事,就是了解風險)

二、老虎會偽裝成泥土的顏色,躲在樹林中埋伏。(看出老虎躲在哪裡,是辨別風險的能力)

三、村裡有準備武器和防護鎧甲。(知道有老虎,也知道老虎的位置,可以選擇逃走或攻擊,主動控制風險)

嘉信理財集團(Charles Schwab Corporation)創辦人查爾斯·施瓦布,曾在描寫自身創業過程的書《投資之路:改變華爾街遊戲規則的巨人查爾斯‧施瓦布》中,提及對於風險的見解:

「事實與多數人所想的不同,企業家並非不在意風險,而是經過透徹了解風險,掌握可能的位置與情況後,如履薄冰地緩步前行……。」

「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有相似的時刻。」-馬克吐溫

“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but it rhymes.”-mark twain.

用馬克吐溫的妙喻,作為這一章節的卷頭言;在過去幾十年的市場波動中,有沒有哪些模式似曾相識,或者有週期循環?就好像來回運行的鐘擺,規律地擺動。

留意某些重複發生的事,隨著鐘擺移動到不同的位置,背後有不一樣的力量在推動使其前進。不同位置表示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能量」。

關於週期、規律這個主題,作者的另外一本書《掌握市場週期》Mastering the market cycle》中,詳細地描述,包含經濟週期循環、信用與金融循環等核心部分,說明在體系背後的運作模式。

不規律的週期,總是會不定期出現」。聽起來是不是很矛盾?無法掌握也無法預測,只能細心感受。

如何看待負面評價,逆向思考

這一章節談的,是當其他人對商品進行錯誤的定價,或者錯估局勢時,就有機會從中取得勝利。

多數人的判斷未必是正確的,只有透過更深層的思考才能逆風高飛。

作者的看法不是很具體,但大意是提醒我們,小心從眾心理。

反向主義、逆向思考的訓練,能幫助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

但究竟是眾人皆醉我獨醒,還是眾人皆醒,我還在睡就不得而知了

耐心等待機會來臨

等待一個好的時機,為的就是和市場討價還價

先前提及關於價值與價格的關係,作者在這一章節又做了延伸討論。

好的商品必須買在合理的價格;如果買貴了,就不算是一筆好的交易。

我們能做的,就是徹底了解商品本身的價值,然後等合理價格出現時再出手。

說來容易做來難,這也是對價值投資人的考驗。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Patience speaks louder than pulse.”-貿然行動不如守株待兔。

以三個主題的篇幅,作者整合了幾個重點,分別是:1.盡可能尋找更多資訊,2.感受我們所處位置、市場情緒,3.了解運氣所扮演的角色。

書中描述性的文字就不再細談,大多是作者回顧過去事件或行為的註解。

採取防禦性行動這一章節,重點也是談論風險

針對這個部分,作者提醒投資者,要注意企業利潤與股東權益的關係,對於報酬必須有合理的期待,過高或太低都要小心;以守為攻,以退為進,謹慎行事。

結語

這是一本不太好讀的書,寓意深遠,但仔細感受字裡行間行文,會有收穫。

一次看一點點就好,慢慢讀,或是大致看過內容後,過陣子再回來看。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